行业热点

碘伏代替石蜡油用于润滑尿管导尿减少院内感染

浏览次数:3239   发布日期:2013-01-22

闫广华 王峰 白颖 邓瑜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观测0.5%碘伏润滑尿管在导尿中降低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将院内住院有导尿指征患者113 例纳入该试验,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56 例和实验组57 例,常规组用灭菌液体石腊润滑尿管行导尿术,实验组用0.5%碘伏润滑尿管后行导尿术。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碘伏组显著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碘伏作为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润滑剂可应用于临床导尿术中,值得国内各兄弟医院开展应用。

关键词:碘伏;导尿术;泌尿系感染

中图分类号:R691.3,R32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73(2010)22-4323-03

前言

医院内感染性疾病中,泌尿系医院感染率一直高居不下,位居医院感染的第三位,目前尚无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阻止其发生。如何降低泌尿系医院内感染率一直是医学界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致力解决的一大难题。临床调查发现导尿是最常见的临床处置措施之一,由其引发的尿路感染占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25 %,且70 %以上与导尿引起的逆行感染有关[1-2],甚至有2 %~4 %患者因导尿发生菌血症,败血症或尿道热,其病死率高达13 %~30 %[3-4]。由此可见导尿是引起院内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以下两种因素有关,一:导尿时由于尿管消毒不彻底尿管携带细菌或导尿时尿管携带尿道外口潜在细菌进入尿道及膀胱造成逆行感染;二:尿管置入尿道及膀胱后,破坏了尿道及膀胱的正常内环境,使得尿道、膀胱粘膜对细菌的防御功能下降,造成逆行细菌容易寄生于尿道、膀胱粘膜从而引发泌尿系感染。为此,从其发生机制出发,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手段,2008 年6 月-2010 年5 月, 我们对需行尿管患者57 例使用碘伏代替液体石蜡油进行润滑尿管进行导尿,旨在预防导尿引发的泌尿系感染,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患者入选标准  1)所有入选患者均为住院病人;2)有导尿指征,如:前列腺增生患者并发尿潴留,脑部疾病不能自主排尿患者,全身多伤患者需行导尿者,以及其它急慢性疾病住院患者需留置导尿者;3)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本项研究且签订入选本研究协议书;4)本研究已获许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排除标准  为保证实验研究的可靠性,本研究入选患者制订了以下排除标准:一、一个月内有泌尿系感染者排除本研究;二、膀胱肿瘤、尿道肿瘤患者不纳入本研究;三、肾功能不全患者不纳入本研究;四、有血尿患者不纳入本研究;五、有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或慢性膀胱炎患者不纳入本研究。

1.1.3 入选患者资料  按照上述标准及排除标准,本研究在2008 年6 月-2010 年5 月期间共纳入研究患者113 例。具体情况如下:男性78 例,年龄31~73 岁, 平均49 岁,24 例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因尿潴留行导尿术,12 例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多发伤患者19 例,脑梗塞患者23 例。女性35 例,年龄23~67岁, 平均37 岁,4 例为膀胱颈梗阻致排尿困难患者行导尿术,2例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多发伤患者14 例,脑梗塞患者15例。

1.1.4 实验分组  本实验入选患者为连续收治的住院病人,实验采用随机分成两组,最终实验组为57 例,对照组56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过程及性别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导尿前准备工作  所有入选患者常规会阴部备皮(由一名专门护工完成),彻底剔除会阴部及大腿根部毛发,并嘱患者或其家属采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

1.2.2 导尿方法  本研究两组受试者导尿前均采用0.5%的碘伏清洗患者会阴部,再用0.5%碘伏按顺序消毒尿道口。导尿具体步骤采用教科书标准方法进行:2 组患者导尿由同一护士负责,从尿道外口注入丁卡因胶浆,注入后轻轻捏闭尿道外口,保留3~5 min 后导尿。实验组采用0.5%碘伏润滑导尿管;对照组采用无菌石腊油润滑导尿管。导尿管插入适当深度,女性3~5cm,男性18-20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 然后气囊内注入10ml 生理盐水固定导尿管,轻拉尿管有阻力后连接引流袋。收集每位受试者尿液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剔除本研究。

1.2.2 导尿后疼痛指标检测  为检测两组导尿过程中是否存在对患者尿道刺激症状的差异,本研究设计了一项0~10 疼痛程度评分法,主要检测以下指标:患者心率、血压、呼吸急促、出汗、痛苦貌、眉头紧锁、肌肉僵直等,具体评分法见表1。

表1 入选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表

监测下列指标(导尿前后)根据情况选择下述答案

1)心率:0.无明显变化;1.变化大于20 次/ 分

2)血压:0.无明显变化;1.舒张压或收缩压变化大于10kPa

3)呼吸急促:0.无明显变化;1.有呼吸急促

4)出汗:0.无明显变化;1.有全身出汗

5)痛苦貌:0.没有;1.有轻微疼痛;2.中等疼痛

6)眉头紧锁:0.没有;1.有

7)肌肉僵直:0.没有;1.有

8)尿道烧灼感、不适或胀痛:0.没有;1.很小的问题;2.成为一个问题

 

1.2.3 尿液标本采集  留置导尿5-7 天后,为保证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均收集受试者晨尿,留取尿液标本3~5ml,注入无菌试管,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操作过程均由医院检验科执行。

1.2.4 尿路感染的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泌尿系统病原学诊断标准,无症状患者:尿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菌落数≥104 cfu/ml ,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数≥105 cfu/ml。有尿路感染症状者,细菌培养结果≥102cuf/ml 或未经离心的尿标本镜检白细胞≥10/HP。

1.3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处理,各分组所得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 检验,p<0.01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实验分组

为保证本项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将连续入选的患者进行严格的实验分组,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过程及性别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两组患者情况见表2。

表2 入选患者临床分组资料

患者情况(charactersofpatients)

实验组(experimentalgroup)

对照组(controlgroup)

Pvalue

前列腺增生症(n=24)(hyperplasiaofprostate)

12

12

>0.05*

急性胰腺炎(n=14)(acutepancreatitis)

6(1)

6(1)

>0.05*

全身多发伤(n=33)(multipleinjury)

10(7)

9(7)

>0.05*

脑梗塞(n=38)(cerebralinfarction)

11(8)

12(7)

>0.05*

膀胱颈梗阻(n=4)(bladderneckobstruction)

(2)

(2)

>0.05*

2.2 导尿后症状评分

为保证碘伏应用于临床的可靠性,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疼痛评分指标来探讨其与石蜡油的差异,将疼痛相关指标分为0~10 分, 无痛为0 分, 逐级向上增至10 分, 其中5 分线为黄色警戒线, 分数达7 分以上者, 说明该项导尿已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项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及对照组评分均在5 分以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2.3 尿路感染率的比较

用0.5%碘伏作为润滑剂组,与常规石蜡油作为润滑剂组相比,尿路感染明显降低,且无一例尿道热发生。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导尿诱发尿路感染率的比较

组别(group)

尿路感染(例数)urinary tract infect ion(number)

阳性率(positive rate)

实验组(n-57)(experimentalgroup)

2

3.5%

对照组(n-56)(control  group)

9

16.1%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导尿及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25%,居于医院内感染首位[1-4]。导尿导致泌尿外科感染的诸多因素中,逆行将细菌带入膀胱诱发感染是导致泌尿外科感染的主要因素。常规导尿一般采用石蜡油润滑尿管表面, 在插管过程中, 尿管表面的石蜡油逐渐减少, 润滑作用降低, 尿管至狭窄部位时阻力较大, 特别是患有尿路梗阻患者(如前列腺增生), 更难插入, 且易于损伤尿道粘膜,使得尿管壁上粘附的细菌侵入存活诱发尿路感染[5-6]。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抑制上述情况的发生是有其必要的。本研究采用碘伏代替石蜡油作为润滑剂应用于导尿术中,从表1 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组菌尿阳性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碘伏作为润滑剂显著降低了尿路感染发生的可能。

碘伏是由碘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络合而成,主要成分为聚维酮碘,是一种无毒、无味、无刺激性的常用消毒杀菌剂, 其抗菌机制为与皮肤黏膜接触后能解聚释放出游离碘,可迅速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甚至能杀灭芽胞[7-9]。作为一种新型消毒剂,碘伏水溶性相对比较好,且原液作用稳定、持久,着色作用小,碘伏中的碘元素常常以络合的方式位于表面活性剂的胶粒中央而被运载,随水的稀释逐渐解聚溶解,故杀菌作用持久[10-12]。在化学结构方面,碘伏是一种不同于碘的新物质,然而从其生物活性看,碘伏的杀菌活性却与碘一样,杀菌谱广;现已证实,0.1%聚已烯吡咯硐碘溶液对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大肠杆菌等100 多种细菌繁殖体进行杀灭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实验菌均于10 分钟内被杀灭[13]。碘伏是一种水溶性试剂,表面张力小,在尿道粘膜组织中有较强的渗透性,是泌尿外科较理想的消毒剂[14-15]。因此,采用0.5%碘伏润滑尿管,能有效杀死患者尿道中可能存在的的潜在病原微生物,并能有效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尿管携带进入膀胱,能显著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临床证实,碘伏毒性低,长期使用聚已烯吡咯硐碘溶液进行皮肤消毒,化验检测提示血清碘与尿碘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且未见甲状腺机能障碍或细胞器中毒的报道[1]。近年来,国内外部分专家将碘伏制成糖丸含化治疗咽喉部感染,将碘伏用于口腔内注射区、术区黏膜消毒、涂敷治疗口腔溃疡、急性牙髓炎开髓后将碘伏棉球置穿髓孔处,上述临床结果显示良好,均未发现过敏、中毒等症状。本研究将碘伏应用于润滑尿管中,经采用疼痛指标评分表测试,结果显示碘伏溶液副作用极小。因此,碘伏不失是一种较理想的导尿中的消毒润滑药物。

本项研究中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如尿路刺激症状、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等。任何一项医疗活动的开展和实施都必须依托于各方面综合研究,本研究采用碘伏润滑尿管降低了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为进一步扩展其临床应用,应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扩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效果,寻找出其潜在的临床并发症。其次,寻找一种能与碘伏结合的混合液,增强碘伏的润滑作用。再次,建议兄弟医院进行该项研究工作,单凭本医院进行上述的临床研究工作,力度还显得比较小。

 

摘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会员注册登录

   如果您已经是我们的会员,请登录    如果您还不是我们的会员,请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 用户名
  • 密 码
  • 验证码 验证码:


·注册须知

如果您有疑问
请咨询
0531-85068566
  • 用 户 名 *
  • 密  码 *
  • 确认密码 *
  • 姓  名 *
  • 电子邮箱 *
  • 手机号码 *
  • 公司名称 *
  • 部门职务 *
  • 地  址 *
  • 邮  编  
  • 办公电话 *
  • 公司传真  
  • 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