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常用的包装材料及其选择
李秀莉
(森星医药耗材有限公司,北京101407)
摘自:《河北化工》
[摘要]简要论述了大、小容量注射剂的常用包装材料容器的材料和形式,注射剂包装材料与药品相容性试验。药品包装应在药品开发阶段考虑剂型、给药途径、销售方式/范围、保护药品、产品相容性、经济性/成本、使用方式和便利性等多方面综合的包装功能,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以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便于运输、携带与正确使用。
[关键词]注射剂;主包装材料;相容性试验
药品包装材料指医药主包装材料,即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是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其原材料包括玻璃、塑料、橡胶、金属及这些材料的组合,形式分为瓶、膜、管、袋等。药品包装不再单纯作为盛放药品的附属物,而成为方便临床使用的重要形式,如已有包装/给药装置、为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反应而设计的特殊包装等,药品包装标准在产品一包装安全性和完整性、产品和包装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迁移交换、剂量传递等方面将更加严格。本文简要论述注射剂常用的包装材料容器及其选择与相容性试验。
注射剂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根据用量大小,注射剂分为大容量(≥50 mL)和小容量(<5O mL)注射剂。
1 注射剂常用的包装材料
1.1 大容量注射剂
根据注射时是否需要补空气,大容量注射剂(用于静脉输注、灌洗和透析等)的包装形式分为两类。
1.1.1 注射时不需要补空气的包装形式
通过注射时包装容器变形挤压液体,注入身体。可在注射时避免因注射环境不良对药液污染。主要包装形式:软袋和软质瓶;主要材料:多层共挤膜,低密度聚乙烯(.LDPE),通过特殊加工工艺使瓶身易变形,见表1。
1.1.2 注射时需补充空气的包装形式
通过注射时包装容器高度与^体产生静压差,挤压液体注入身体。注射过程中必须补充空气,以防止产生真空,而这种空气从‘点滴’坝场的普通空气获得,无法完全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其材利确破璃、塑料,见表2。
1.2 小容量注射剂
根据生产工艺可分为无菌溶液、无菌粉末、冷冻干燥无菌粉末,常用包装形式见表3。
产品包装装置系统的代表——预灌装注射器系统在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及抗血栓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成为一种包装趋势。它综合了药品主容器和一般的注射器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应用一个装置快速给药;可在任何地方使用;省力;剂量准确,避免药品的浪费;给药错误的风险低;污染的风险较低;销售的优势[1]。
预灌装注射器产品的规格有0.5~20 mL (玻璃),5~50 mL(塑料),适用于小容量注射剂(液体和无菌粉末类)的包装。预灌装注射器系统的常用形式组成见表4。
2 注射剂包装材料的选择与相容性试验
2.1 注射剂包装材料的选择
根据注射剂的细分类别(注射液、无菌粉末、冻干粉末)、剂量(大或小容量)、给药、考虑原材料的性质和考虑总体包装功能(产品相容性、功能设计、生产效率、原料成本、生产成本和使用者的便利等因素),选择包装材料的形式。由于注射剂产品是风险最高的剂型,除相容性之外,包材的洁净度(微生物和颗粒等)控制与保持也非常重要。
2.2 相容性试验
2.2.1 相容性试验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处方前研究和处方研究得到药物本身的稳定性数据基础上,进行处方/药物/包装之间的相容性:研究,在具有可控的环境内,选择一个实验模型,使包装材料与药物互相接触一定的时间周期,考察药包材与药物间的相互影响或迁移,包括物理相容、化学相容、生物相容,充分评价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应对包材及其使用背景进行细致的评价。在考察药品包装材料时,应选用3批包装材料制成的容器对拟包装的一批药品进行相容性试验:考察药品时,应选用3批药物用拟上市包装的一批材料或容器包装后进行相容性试验。进行相容性试验时,参照药物及该包装材料容器的质量标准,建立测试方法,必要时进行方法学的研究。
相容性试验应注意:密闭容器及物理相容;温、湿度变化、光照变化;贮存温度、不同气候带的影响;降解或分解产物;材料中的添加剂的控制。
2.2.2 相容性试验的条件圆
光照试验 采用避光或遮光包装材料或容器包装的药品,应进行强光照射试验。将供试品置于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他适宜的光照装置内,放置10天,照度条件为(4 5004 5 00)lx,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注射剂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
加速试验 将供试品置于(40±2)℃、相对湿度为(90±10)%或(20±5)%的恒温恒湿箱内,放置6个月,分别于0、1、2、3、6月取出,进行检测。对温度敏感的药物,可在(25±2)℃、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放置6个月,进行检测。用以预测包装对药物保护的有效性,推测药物的有效期。
长期试验 将供试品置于(25±2)℃、RH(60±10)%的恒温匾湿箱内,放置12个月,分别于0、3、6、9、12个月取出,进行检测。12个月以后,仍需按有关规定继续考察,分别于18、24、36个月(或更长时间)取出,进行检测,以确定包装对药物有效期的影响。对温度敏感的药物,可在(6±2)℃条件下放置。
特别要求 将供试品置于温度(25±2)℃、相对湿度为(20±5)%或(254 2)℃、相对湿度(90±10)%的条件下,放置1、2、3、6个月。针对塑料容器包装注射剂,以考察水分是否会逸出或渗入包装容器。
过程要求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药物与包装容器充分接触,并模拟实际使用状况。注射剂包装容器应倒置、侧放,多剂量包装应进行多次开启。
进行包装工艺验证应使试验方法具有足够的准确性、适宜的灵敏性和专属性、试验的结果具有重复性和重现性。必要时应对药品及包装材料容器进行留样观察试验。
2.2.3 包装材料重点考察项目
取经上述条件放置后的装有注射剂的3批包材,弃去药物,测试包材中是否有药物溶入、添加剂释出及包装材料是否变形、失去光泽等。
玻璃 重点考察玻璃中碱性离子的释放对药液pH的影响;有害金属元素的释放;不同温度(尤其冷冻干燥时)、不溶性微粒(或脱片试验)、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玻璃的脱片;含有着色剂的避光玻璃被某些波长的光线透过,使药物分解;玻璃对药物的吸附以及玻璃容器问题等。
塑料 重点考察水蒸气、氧气的渗入;水分、挥发性药物的透出;酯溶性药物向塑料的转移;塑料对药物的吸附;溶剂与塑料的作用;塑料中添加剂、加工时分解产物对药物的影响;微粒,密封性等问题。
胶囊类 鉴于橡胶配方的复杂性,重点考察其中各种添加物的溶出对药物的作用;橡胶对药物的吸附及填充材料在溶液中的脱落。注射剂、粉针等试验瓶子应倒置、侧放,使药液能充分与橡胶塞接触。
2.2.4注射剂重点考察项目
外观色泽、含量、PH值、澄明度、有关物质、不溶性微粒、紫外吸收、胶塞外观、封闭有效性和完整性等。
【参考文献】
[1][英]迪安,埃文斯,霍尔著,徐晖,杨丽等译,药品包装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486.
[2]YBB 00142002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S].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
文章地址:http://service.labthink.cn/cn/month-info-12112011.html
版权所有 Labthink兰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