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未来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浏览次数:1590   发布日期:2012-10-19

王超英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 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商品包装设计。当今世界巨大的发展变化要求化装品包装设计者必须创新设计、张扬个性和魅力;融合文化、沟通民族与世界;提升品位、彰显内涵和审美,要关怀人性,迎合时代发展及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永保无限的魅力。

关键词:化装品包装设计;个性;融合;品位;人性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商品信息化的进程。商品的包装在今天的社会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以一个独具姿态的个性雄居于人们生活的大舞台。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商品的选择也趋向于知识化、美观化和个性化。尤其是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在注重保护、运输、便利的基础上,更要彰现它的艺术性、文化性及独特性,这样才能在这个缤纷的舞台上永葆自己无限的魅力。

1 个性的张扬

个性已成为一个常用、常新的词,设计领域也是如此,产品和包装充满了“个性化”、“时尚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和超凡品位的商品来。创新是设计的生命,也是设计的根本。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要追求一个“新”字,对于时代性很强的化妆品来说,独具特色的个性形象更是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许多著名设计师的设计就是以他们远见卓识的眼光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设计出永远独具个性和魅力的艺术品。著名设计师马克·拉利克设计的“时代之风”是当今最为畅销的法国高级香水之一。它正是以自己独树一帜的瓶形设计掳获了人心。水晶制成的一对正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晶莹剔透,栩栩如生,阐述着人类对和平的渴望。爱的温柔与香水的浪漫相得益彰;和平与青春永恒,忘却战争的阴影,无忧无虑自在的生活,是这个浪漫品牌最完美的诠释。它在每一个香水的瓶盖上都靠手工用羊肠线牢牢绑住,为第一个打开香水瓶的主人带来好运。如此绝妙的设计,加上优雅隽永的芳香,成功地使这个品牌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巨星。亦如“LANE IGE”防晒霜包装设计,运用了阳光般的明黄色,图形是简洁夸张的太阳形,表现出它华贵、清新、典雅的个性,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博得了人们的倾心。又如“夏奈尔”的高贵,“Live jazz”爵士男用香水的自由、奔放;“FlowerDeEau”花之水的神秘、浪漫??都是个性的杰作。个性化的包装设计将成为未来化妆品包装设计行业的先导。

2 多元的融合

文化一词,中国古已有之。古籍《周礼》中就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西方人所讲的文化其范围较广,他们把一切人类所创造的非自然物,都一概称之为“文化”。英国的爱德华·泰勒、美国的奥格本·亨根斯把文化表述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人们制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从社会上学到的能力与习惯。”可以说文化无处不在,在设计中不能忽视对文化的体现。设计师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设计的本源。我国当化著名画家吴冠中教授指出:“在艺术创作中,‘路遥知马力’,这种马力的‘力’字,往往隐藏在文化底蕴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从事商品包装设计的基础。今天的化妆品包装设计更是追求传统民族文化、现代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多元统一,采历史文化之精髓,播时代设计文化之气宇,以新的姿态及艺术的综合修养,以优秀的审美情趣引导公众。体现出设计独特的时代气息与智慧,体现出设计的灵魂,做到形式与内涵的高度统一。如德国设计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理性的造型风格,意大利设计的优雅与浪漫情调,日本的新颖、灵巧、轻薄玲珑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特点,这些无不诞生于他们不同文化的观念中。再如中国包装设计风格上的平稳、圆满寓意和形式上的完整性、对称性、也正是中国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1998年,为庆祝中国农历虎年,我们的中国设计师推出一款“Jungle ”丛林系列的东方型香水。该香水瓶的造型野性但不失温柔,瓶盖上是一只银色的老虎,与簇拥在它身边的树叶组成一只大自然的颂歌。瓶身是利用现代质地的透明玻璃制作。三块组合相得益彰,既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民族传统习俗,又富于爱的生机,充分显示了东方女性柔中有刚的个性和积极、勇敢、富有魄力的品质。阿拉伯香水“Amonge”被称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香水”。它的瓶形设计是一系列昂贵的伊斯兰风格的香水瓶,充满了异国风情,又展现了阿拉伯民族的建筑特色。瓶子上面镶嵌着银色水晶,金光闪闪的顶和金色装饰相互衬托,加上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制作的透明玻璃瓶身,整个包装给人高贵、富丽的气质。这种多元的组合既有科学理性的严谨,又有艺术的浪漫;既有西方文化的精华,又凝聚传统文化的博大,是民族的需要,又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未来设计的方向。

3 品位的提升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智能化,随着生产社会化日益冲出国界向全球化发展,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包装品位要求越来越高。像我们看到现代书法大师启功的作品、欧阳中石的作品以及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蒙的绘画作品等都属于高品位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造诣极深。包装装潢设计,也同样应该体现它的造诣和品位,体现它的高雅和不同凡响。因此,人们在讲求化妆品的使用价值之余,越来越注重化妆品包装设计的高品位。设计是心灵和世界的对白,是设计师对世界认识的言说方式。一件好的设计作品能表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面貌,也能体现出它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及国人素质。如英国的“圣普利”香水包装,以它新颖别致、清新文雅和极富品位的设计风格,倾倒了无数消费者。它包装的独特之处是装饰在包装盒顶端十分醒目的白色蝴蝶结,用一种再生纸绳拆散制成,具有吸光作用,不像其他蝴蝶结那样亮丽耀眼。正是它粗糙自然的外形,恰巧与素雅大方的设计相匹配,典雅而独具个性; 品牌名称的字体用一种无装饰字体精心排列,贯穿整个盒面,并用凹版印刷使效果更显雅致而含蓄,赏心悦目;直线条的瓶形,简洁大方,有一种新的风格与气息; 所用的包装材料都是环保材料。整个包装纯正而与从不同,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创造力、超前的文化理念和独特的品位。品位的再现将成为明天化妆品包装设计这片领域里演绎设计者及其所在国度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层次的代言。

4 人性的关怀

人性化设计的理念是人类设计世界里一直追求的目标,它一直是设计星空下一颗璀璨的明星。充满人性化的设计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回味,给人以无与伦比的体贴与呵护,创造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如“生活之水”香水设计,它包含男用香水和女用香水两款系列产品。瓶形的设计独具魅力,它利用不对称的原理,在表面巧妙地刻画出了一个“M”形,其下自然显现出一个“V”形,香水瓶的瓶壁被处理成霜状的“M”和“W ”, 刚好是英文“Men ”和“Women ”的缩写,把它们放在一起恰好是背对背肩并肩,就像一对相互依偎的恋人。二者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绝妙无比,浪漫、甜蜜,极富人情味,深得青年男女的喜爱。再如,美国“雅芳”男女古龙香水的包装设计,则是运用两个三角形组成的一个正方形,其创意类似中国的太极图,阴阳结合,把两个三角形的瓶子拼成了一对心心相印的伴侣,并肩而立。奇特的造型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又如我们常见的NNA SU ID的Secretwish (许愿精灵)香水则在特殊三面体的水晶瓶顶端,有一位姿态娇美、闪烁着梦幻般微光的精灵温柔地坐在精巧的雾面水晶球上。这个精灵是小仙女的化身,象征着自信、魔力、女性化的温柔魅力及力量,香水瓶宛如一座精致的雕刻艺术。

人性化的设计还体现在对人和自然的深切关怀上,考虑到是否影响人类的“再生”,不造成“白色污染”危害地球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就是商品包装设计时刻体现环保意识。这也是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所致,更是站在世界潮流和国际大舞台的前沿所提出的观点。因为目前提倡环保,爱护环境,回归自然,崇尚绿色是人们越来越迫切的生存需要和追求,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要求更强烈也更严格。生态保护的设计理念既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也是人们对绿色包装设计的呼唤。绿色设计的概念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与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设计机构从对人类的切身利益和持续发展的考虑出发,将生态保护引入到新一轮的设计思维过程中。这种绿色风潮会来得越来越猛,它绝不仅仅体现在天然原料的添加上,而且还将体现在包装材料的开发设计上。设计者不光考虑到包装材料的宣传作用和保护作用,还会考虑到这些材料能否被简易地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尽量地选择易于分解的材料作为包装物的载体,对难于分解的材料,如一些塑料用品,高难度降解的材料,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则少用,如用玉米叶包装茶叶,用棕叶包装大米,用竹筒包装酒水,用陶罐包装酱菜等,都是很典范的绿色包装。化妆品包装设计更始把最为时尚的美延展到环保这个永恒的话题上。这是人性对回归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向往。它必将成为全球化妆品设计界的主流。

我们生存在一个信息传播多元化的社会,面对全球市场化的到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量加大,商品要跨国度,跨地域,交流频繁,就更需要我们的商品包装无论图形还是文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设计者的品质和文化背景。化妆品包装设计也将更加具有真正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内涵,并以独特的魅力和内在的文化神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的化妆品包装设计师们正用世界的语言讲述着东方的故事。相信未来的化妆品包装行业因为有了多元的融合,设计出来的包装会更有特色,更加耐人寻味,从精神上去“俘虏”消费对象,走进人的心中,在世界装潢设计的大花园中争艳一方;因为有了个性的张扬,设计的作品会更有个性,有特色,有新意,永远保持与众不同;因为有了品位的提升,各种设计处处才更显得高雅华贵,不落俗套;也因为有了人性化的关怀,才能保持与国际同步,才能迎合人们的回归自然,向往自然,崇尚自然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 ]杨仁敏. 二十一世纪设计家丛书包装设计[M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 2 ]王安霞. 包装装潢设计[M ].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 3 ]朱孝岳. 艺术设计纵横谈[M ].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

 

摘自《安阳工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