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食品包装产品质量情况调查发布会在东莞召开

浏览次数:1460   发布日期:2012-08-17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2012年8月8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广东东莞主持召开了“食品包装产品质量情况调查发布会”,对我国一次性塑料餐饮具、一次性纸质餐饮具以及与食品接触的相关产品如方便面碗、生鲜托盘、奶茶杯、豆腐盒等调查检测情况进行了发布,同时对滥用原辅材料和添加剂以及滥标注产品信息等问题如何解决提出了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食品包装产品质量情况调查发布会召开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人员有120余人:其中有国内外著名的食品企业、餐饮连锁企业、食品包装企业、设备加工企业、经销商代表以及检测机构的代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和新华社广东分社的记者以及广东卫视、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新快报、南方日报、信息时报的记者。
  
  另外,京华时报、新京报、中国经济网、BTV-财经《首都经济报道》、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虽未能参会但同意会后发稿。
  
  发布会主要内容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市场部张亚楠发布2012北京、沈阳一次性塑料快餐盒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北京、沈阳、广东一次性塑料餐饮具情况
  
  ●北京地区一次性塑料快餐盒质量情况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从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对北京地区餐盒市场进行了13个月的整顿,对质量问题严重以及质量不稳定的企业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从政策标准学习到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从不打招呼到企业调查到市场和饭馆购买样品进行检测;从行业管理到政府举报查处,通过10多次产品检测和20多次整顿会议,产品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市场总体合格率达到8成以上。特别是蒸发残渣值已由过去的最高每升几千毫克下降到目前的每升几十毫克,安全卫生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仍有少部分企业负责人的产品质量意识差,管理松懈,屡教不改,大量使用廉价的填充母料降低成本,蒸发残渣值每升仍高达500多毫克,如北京华意兴昕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连续四次检测均超标,蒸发残渣(正己烷)最高为439mg/L,超标13倍多,蒸发残渣(4%乙酸)最高为511mg/L,超标16倍多。
  
  调查还发现,北京中小型餐馆使用的不合格餐盒主要来自河北廊坊、天津静海等地。希望北京质监部门在加大本地区质量管理力度的同时,加强和外地质监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的联动执法。
  
  ●沈阳地区一次性塑料快餐盒质量情况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根据消费者反映,在沈阳地区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大部分有味道,质量很差,渗水渗油严重,产品及包装上没有生产企业信息。针对这些问题,2012年6月30日至7月2日,协会派工作人员对沈阳南二市场、东北日杂批发市场、中兴广场美食城和沈阳温州城4层一次性用品销售区,展开了一次性塑料快餐盒情况的调查,并将收集到的六种样品送往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测。检测证明,其中五种产品不合格,属有毒有害的劣质餐盒,其中一种来源不明的“PP-003”餐盒的蒸发残渣(4%乙酸)高达2680mg/L,超标88倍以上。检测结果出来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向沈阳市工商局反映了情况,沈阳市工商局联合公安局依法取缔了该市场无证经销商并责令有证但所售产品不合格的经销商停业整顿,对无证生产企业进行了关闭。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沈阳华商晨报于7月18日至20日对沈阳劣质餐盒的销售、使用和查处情况独家进行了三天的连续曝光,目前市场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劣质有毒餐盒杳无影踪。
  
  ●广东等地超市以及批发市场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饮具质量情况
  
  为了更详实地了解全国一次性塑料餐饮具质量情况,特别是广东地区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具的质量情况,2012年6月份,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组成调查小组,对北京、广东地区的批发市场、销售商、超市销售和使用的一次性快餐盒、塑料碗、生鲜托盘、豆腐盒、塑料水杯等进行调查,并随机购买了31种产品,送至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合格的为20种,不合格的为11种,合格率仅为64.5%。其中涉及超市送检产品为15种,而合格的只有8种,7种不合格。
  
  乐购生活超市东莞市虎门店使用的由东莞市恒丰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恒丰连体淀粉降解环保餐盒,乙酸蒸发残渣检测值为2010.5mg/L,超出60mg/L的国家标准要求32.5倍;
  
  沃尔玛超市深圳新安罗田店使用的由深圳市群博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编号为:粤XK16-204-00017)生产的型号为QT-001的白色环保餐盒,乙酸蒸发残渣检测值为62mg/L,超出30mg/L的国家标准要求,正己烷蒸发残渣检测值为42mg/L,也超出30mg/L的国家标准要求;
大润发超市佛山桂城店使用的由深圳市群博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编号为:粤XK16-204-00017)生产的型号为QX-101的绿色托盘,乙酸蒸发残渣检测值为107mg/L,超出30mg/L的国家标准要求2.5倍,正己烷蒸发残渣检测值为61mg/L,也超出30mg/L的国家标准要求1倍多;
  
  华润万家超市深圳南大街店使用的型号为1912的无名黑色托盘,乙酸蒸发残渣检测值为250mg/L,超出30mg/L的国家标准要求7倍多,正己烷蒸发残渣检测值为72.5mg/L,也超出30mg/L的国家标准要求1倍多;
  
  家乐福超市深圳红宝店使用的由深圳市华博联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编号为:粤XK16-204-00600)生产的型号为HBT-11的白色托盘,乙酸蒸发残渣检测值为420mg/L,超出30mg/L的国家标准要求13倍;
  
  沃尔玛超市北京知春路店销售的南街村品牌拌面,所使用的塑料拌面盒检测不合格,乙酸蒸发残渣检测值为48.5mg/L,超出30mg/L的国家标准要求。包装盒上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为:QS32-10301-00067,经国家质检总局网站获证企业信息查询得知,该包装生产企业为常州泰和包装有限公司。
  
  此次调查中发现,只有七成销售商能够了解国家对一次性塑料餐具实施市场准入的要求,抵制销售无生产许可证产品的违法行为,并对销售的产品能够做到索取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检测报告、营业执照等。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沙溪五金塑料城第二期1601档的雄辉一次性餐饮用品总汇,销售的佛山市南海波丽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编号为:粤XK16-204-00394)生产的型号为P-500CC的白色汤碗,所测指标均合格。
  
  位于广州市番禺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E01-E04号的广州市老伙计餐具有限公司销售的深圳迅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编号为:QS44-10301-00006)生产的型号为XB-A001的白色快餐盒,所测指标均合格。
  
  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湖贝市场城东街6号的茂兴日本餐料行,销售的东莞中央化学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编号为:QS44-10301-00012)生产的型号为CTK的内红外黑分体餐盒,所测指标也均合格。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董金狮秘书长发布一次性塑料餐饮具质量情况调查报告
  
  ●一次性发泡聚苯乙烯塑料餐具在广东情况
  
  由于在90年代末期造成大量的“白色污染”,我国开始在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长江及太湖等内河水域航运的客船和旅游船上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但是,由于一次性发泡聚苯乙烯塑料餐具与其他替代产品相比价格低廉,有市场需求,上述政策颁布后国内仍有部分企业生产、销售一次性聚苯乙烯塑料餐具。鉴于此,发改委2005年12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以及2011年3月份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继续列入了淘汰类产品。
  
  但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解读—轻工业》中,发改委强调,“基于各种调研数据及检测结果,有必要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类调整至允许类。但考虑到经过十年来的禁用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治理餐具“白色污染”已收到明显成效,且我国针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回收、中转、运输与处置利用的管理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现在将其从淘汰类目录中删除,将会带来一系列不利的社会影响。因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在四月份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暂时没有做相应调整。”但国家发改委同时提出“为了实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平稳过渡,保护环境和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尽快制定一次性发泡塑料行业的准入条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机制及相关标准等。上述工作完成后,择机将其从淘汰类目录中删除。上述的相关后续工作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负责。”
  
  解读本发布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对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在食品包装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除中国大陆明令禁止使用外,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欧盟目前也在生产和使用,将聚苯乙烯应用于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比例也占到了聚苯乙烯材料应用的近一半。
  
  2010年有央视等媒体报道,国内部分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违规使用外购回收废料、荧光增白剂和工业级滑石粉等生产一次性塑料餐具。得知此情况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从2010年开始至今,对全国一次性发泡聚苯乙烯塑料餐具的生产单位,进行了多次食品包装安全知识培训和质量整顿。要求企业不得采购非食品包装级别的原辅材料、要求企业有采购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仓储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产品召回制度、退货品管理制度以及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近期对广东地区约30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中的16家从原辅材料使用、生产环境控制、产品质量检测、产品标识标注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一次性聚苯乙烯餐具进行取样后送至法定的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6家企业中,13家企业情况良好,经营手续比较齐全,产品用料及生产车间的环境要求、产品标签标识以及检测结果等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其中有3家企业产品检测虽然合格,但产品用料、车间生产环境控制及标示信息仍存在问题。
  
  一次性聚苯乙烯餐具从原料树脂、成型品再到制品国家均有相应的国家标准(GB9692-1988《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89-88《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国家发改委在是否将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目录中删除的调查中,明确指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做了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能够满足《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国家标准》的要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发改委的基本看法是遵照国家标准《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生产的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合理使用情况下没有安全问题。”
  
  因此,一次性聚苯乙烯餐具生产企业不论是否发泡,都应按照聚苯乙烯材料的特性,在产品包装说明中予以标注,如使用温度不得超过90℃、不得微波炉加热等。
  
  目前我国对于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在原辅材料的选用上都有明确的要求,多数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法规标准要求,使用全新食品级原料生产,使用的滑石粉等添加剂也符合食品级要求。此次调查中发现,个别企业违规使用工业级的滑石粉、外购废料生产一次性聚苯乙烯餐具,但经检测后数据显示为合格。也就是说末端的产品检测合格并不能代表使用的原辅材料是合格的。因此,对于生产企业的监管,应从原料来源、企业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等多环节进行监控,才能杜绝这种违法行为,只凭检测报告是不能说明质量问题,更不能说明安全问题,这一点对于执法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都非常重要。
  
  以上有关内容详见会议资料汇编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解读—轻工业》以及《一次性聚苯乙烯餐饮具生产企业质量情况调查》
  
  通过大量调查和检测,目前各种食品用塑料包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无证产品依然有售,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在市场调查中发现,无证产品市场依然有售,且其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在被调查的20个样品中,有三个样品的生产企业,经查并未获得QS生产许可证,其样品的检测结果也均超出了国家标准限量值,如东莞市恒丰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恒丰连体淀粉降解环保餐盒乙酸蒸发残渣高达2010.5mg/L(国家标准是不得大于60mg/L)。
  
  2、获证产品不合格,生产企业难辞责
  
  通过对所调查样品检测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不论是超市使用的产品,还是批发市场销售的产品,都发现了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产品检测不合格的情况。如深圳市群博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编号为:粤XK16-204-00017)生产的型号为QX-101的绿色托盘、深圳市华博联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编号为:粤XK16-204-00600)生产的型号为HBT-11的白色托盘等,检测均不达标。
  
  著名食品安全与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警示这些生产厂家:在获得QS生产许可证后更该注重产品质量,不能因为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就放松企业管理,甚至违规使用原材料生产劣质有毒有害的产品。
  
  3、企业信息未标注,谁家生产分辨难
  
  此次调查统计发现,不论是合格产品还是不合格产品,均存在产品上没有标注有效企业和产品信息的情况。因此,从产品上很难判断出产品出自哪家企业。董金狮表示,虽然信息齐全不能代表产品一定合格,但至少可以保证产品有可追溯性,为举报查处和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因此信息越全的产品,越有质量保证,同时也可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4、一次性塑料餐具含致癌荧光物,监管存漏洞消费者受害却不知
  
  因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国家标准中,没有对是否含有荧光性物质测试的内容。因此,调查组利用荧光性物质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约为360—380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的原理(即紫外灯下肉眼可见荧光亮点或整体呈现亮蓝色、蓝紫色),参考GB/T5009.78-2003《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关于荧光物质测试方法,将白色不透明的样品分别放置在254nm和365nm波长下,观察显色情况。调查组将收集到的14个白色样品送至检测机构,参考标准进行测试后,对结果统计发现,呈现蓝紫色、蓝色等有明显显色的样品的8个,占此项送检样品数量的近6成,为消费者健康埋下了隐患,对监测监管带来了困难。
  
  5、降解、淀粉基、环保产品招摇过市,塑料、石头粉及石蜡被吃进肚里
  
  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打着环保餐具、淀粉基餐具或降解餐具的幌子而产品质量却存安全隐患,降解餐具不降解,环保餐盒不环保的问题很严重,如此次购买的秦皇岛芳草地降塑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白色降解餐盒(单格连体),乙酸蒸发残渣高达4000mg/L,超过国家标准66倍;东莞市恒丰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恒丰连体淀粉降解环保餐盒乙酸蒸发残渣高达2010.5mg/L,超标30多倍,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隐患,消费者吃进肚里的已不只是饭菜,还有快餐盒中的塑料、石蜡以及石头粉!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质监部李慧发布全国一次性纸质餐饮具调查报告
  
  第二部分全国一次性纸质餐饮具质量情况
  
  纸制品以其特有的优点一直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尤其是一次性食品包装领域。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方网站获悉,截止到2012年7月底,获得有效生产许可证的纸杯、纸碗和纸餐盒的生产企业有700余家,其中多数为纸杯企业,达600余家,加上很多企业并未办理生产许可证仍在生产,因此实际生产企业数量远非如此。据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多年的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纸餐盒的用量约为10亿只,纸碗的用量约为100亿只,纸杯的用量约为200亿只。
  
  因此,纸制品包装的卫生、安全性能更应引起媒体和大众的重视。为了了解我国纸制品包装的质量情况,以及纸制品生产企业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执行情况,2012年5月至7月,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组成调查小组,对北京地区、华东地区(上海、浙江)、华南地区(广东)的方便面(碗)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和纸碗等制品进行了调查和检测。主要问题如下:
1、纸桶外层荧光性物质含量普遍超标
  
  调查小组将被调查的方便面桶、奶茶杯等样品送至检测中心,检测了其内层内表面和外层内表面的荧光性物质含量。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55个样品中,有36个样品是双层的,这36个双层的纸质样品的外层荧光性物质大部分均不符合食品用纸标准中规定的“100cm2纸样中最大荧光面积不得大于5cm2”要求。如京客隆超市田村店销售的卡布奇诺(咖啡味)纸杯,沃尔玛超市知春路店销售的香飘飘奶茶(香芋味)杯,欧尚超市金四季店销售的今麦郎上品酸豆角排骨面桶和五谷道场原蛊鸡汤面桶以及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桶,7-ELEVEN便利店曙光花园店销售的苏伯紫菜蛋花汤杯等很多产品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由此可见,方便面桶、奶茶杯由于大部分是热用,一般是双层,所以内外层用纸差别大。外层之所以荧光性物质超标,很有可能是使用了非食品级用纸甚至来源不明的废纸。
  
  这种现象在行业内部其实属于普遍问题。调查小组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目前我国国家强制性标准GB11680-1989《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中并没有将纸制品分内层与外层用纸,是统一的一个标准,该标准要求食品用纸必须是原浆纸,对荧光性物质指标要求是每100cm2不得超过5cm2,而且不得使用回收纸,但对非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用纸并没有规定;二是某些企业基于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认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部分需符合食品级要求,而非食品接触部分可以使用再生纸,只要再生纸处理至无有害物质即可用于食品包装,不硬性要求必须使用原浆纸;三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据悉,食品级原纸的价格一般每吨在10000元以上,而再生纸的价格每吨一般为5000元左右,成本相差一倍以上,如果用食品级原纸代替方便面桶外层的再生纸,那么一个纸桶的价格大约会提高5分钱左右,成本上相差悬殊。
  
  2、国家标准不明确,检测机构检测难
  
  此次调查涉及到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多个地区的样品,分别送至当地有资质的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然而,由于我国国家标准中并未对纸桶外层荧光性物质进行规定,因此有的检测机构表示不能检测外层,只能检测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内层的荧光性物质含量;有的检测机构可以检测但是不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因此,很多生产企业就利用检测方法和国家标准的漏洞,使用再生纸为原料进行生产,但制品只对内层检测却得出整体检测合格的悖论现象。因此,产品检测合格并不代表产品原辅材料就一定是合格的,更不表示产品是安全的。
  
  3、杯身挺度不合格,杯具变“悲具”谁之过?
  
  根据检测结果,在被调查的25个纸杯样品中,有11个样品的杯身挺度不合格
  
  如北京家乐福超市方圆店购买的、标示生产企业为上海鑫域纸杯有限公司的“家乐福纸杯”,杯身挺度为2.4N,小于标准值2.5N;
  
  由北京沃尔玛超市知春路店购买的、标示生产企业为湖南省维克奇纸塑包装有限公司的“惠宜冷热两用杯”,杯身挺度为1.69N,小于标准值2N;
  
  由上海农工商超市(171)店购买的、标示生产企业为黄岩元坤纸塑制杯厂的“好德一次性纸杯”,杯身挺度为0.56N,小于标准值2N。
  
  由浙江省农都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购买的、标示生产企业为浙江黄岩广源印刷包装厂的“广源环保纸杯”,杯身挺度为1.23N,小于标准值2N。
  
  在不合格11个样品中,农贸市场的纸杯杯身挺度不合格率明显高于超市销售的纸杯,可见我国农贸市场的质量管理仍需加强。
  
  杯身挺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废纸生产,也可能是用了太湿的纸或太薄的纸,而直接后果是杯子太软,使用不方便,易渗漏和变形,容易烫伤使用者,甚至有害成分进入水中产生有毒有害的异味气体。
  
  4、一次性纸制品执行标准很混乱,盲目印刷扰乱市场检测监管难上难
  
  在此次调查的纸杯、纸碗、纸餐具样品中,有些样品标准的执行标准不正确,甚至与产品风马牛不相及,有标注QB/T2294-2006《纸杯》的(应为QB2294-2006),有标注GB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的(其适用范围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甚至有标注早已作废的GB18006.1-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的。
  
  对策与建议
  
  1、加快缺失标准的制、修订速度,企业标注执行标准要小心负责
  
  虽然在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将允许使用添加剂的种类、使用原则、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进行了限制要求,但绝大部分添加剂生产企业或中间产品如填充料的生产企业,将与标准相抵触的部分或不利于销售的部分掩藏,不告知下游生产企业具体配方,又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测试,造成终端制品产品质量频频出现问题。由于添加剂标准相对应的测试方法目前为止依然不完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快添加剂测试方法的出台。另外,制品的标准中增加对原辅材料的检验要求,如“所有原辅材料和添加剂必须是食品级的,不得使用工业级或来源不明的物质等”,不能笼统为“添加剂要符合GB9685的要求”,应多角度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产品的标准和法规,对非食品用原料如废塑料和废纸以及非食品用添加剂如荧光增白剂的使用和检测出台更为明确的规定。如对食品用纸制品外层用纸作出明确规定和说明,同时加强外层用纸的质量检测,特别是荧光物质和废纸可能带来的有害物质的检测。
  
  生产企业不应盲目引用和标注执行某个标准,应积极制定企业标准并备案,弥补国家标准的不足,减少企业生存风险。
2、加大对获证产品的检查力度,公告结果增强执法透明度
  
  质检部门应加大对获证企业的检查力度,不能因为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就放松对其监管,杜绝企业花钱买证生产劣质产品的不法行为;在生产环节上,质检部门应不定期对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突击抽检并及时公布抽检情况;在流通环节,工商部门也应不定期对销售的产品进行抽检,特别通过暗访了解情况后进行执法;行业协会更应对产品的生产、流通等环节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对外公告各企业产品质量情况,让消费者及时掌握产品质量信息,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工商部门监管力度主动出击和突击抽查
  
  加大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力度,采取主动出击和突击抽查的方式对食品包装用产品进行检查。对于劣质产品、三无产品、提供不出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工商管理部门应对经销商、超市等按照制度予以处罚。对于屡教不改的经销商应该吊销其营业执照,清出市场。对屡教不改的超市等营业场所,更应加大处罚力度,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公告。
  
  4、加大公众举报力度,让劣质餐饮具无处藏身
  
  生产劣质餐饮具的企业,跟质检部门与工商部门玩捉迷藏,有些企业厂址设在郊区或是小村庄里的废旧厂房内,厂外也不挂牌子,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是生产企业,从而躲避质检部门的检查。经销商在工商执法部门的监督下,已经不敢再明目张胆地销售,在市场上走访时也很难发现大批的劣质产品。但是在许多小饭店就餐时,发现仍然在使用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劣质餐盒进行打包,说明劣质餐盒依然在流通。
  
  劣质餐饮具在饭店流通的原因有二:(1)规模稍大的饭店,因为老板不懂怎样辨别合格与不合格产品,采购人员就利用合格与劣质产品的价格差,虚报进货价从中谋利;(2)规模较小的饭店老板不考虑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只为了贪图价格便宜,节约成本。
  
  建议加大对饭店这种一次性餐饮具直接用户的宣传力度,让饭店老板都能认识到劣质餐饮具的危害,建议饭店采购时索要生产企业加盖公章的各种资复印件(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等),并发动消费者的力量,让广大消费者都参与到打假行列来,实行举报有奖的管理机制,如果发现劣质有毒餐饮具就向工商部门举报,也可以向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这样的行业协会反映。
  
  共筑诚信,有你有我,大家都来参与打假,让劣质产品无处藏身!
  
  5、增强辨别假冒产品能力,将手中钞票变安全选票
  
  加强辨别假冒才产品的能力,积极向社会各界人士宣传环保餐具的辨别方法。比如让经销商懂得“一看餐盒标识是否齐全、二摸盒体强度是否可弹不易裂、三闻餐盒是否无异味”的辨别假冒环保餐具的技巧,坚决不销售无(QS)证的劣质产品,积极向生产厂家索要加盖单位公章的生产许可证和近期检测报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购买一次性纸杯时,最好“一看二闻三动手”,第一是看,要看外包装上的标识信息如生产企业信息、生产许可证标志及编号、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储存及使用条件等是否齐全;纸杯的颜色不要过于鲜艳,最好选用没有印刷纸杯;纸杯对着光线看不要有杂质。第二就是闻,闻纸杯有没有刺鼻的异味,特别是油墨的味道,或者是发霉的味道。第三就是动手捏一下,好的纸杯很硬,有回弹性,劣质的纸杯往往捏了以后很软,没有回弹性能,一捏就扁了。
  
  6、行业企业自律,提高品牌意识
  
  政府监管终归是末端监管,若生产企业在制造产品过程中,将品牌意识融入到经营理念中,树立良心生产良品的概念,将劣质、假冒的产品清出市场,又何来消费者还要费心学习辨别知识?除了生产企业,超市等用户在采购过程中,也应提高自身品牌意识,不要为了贪图小利,盲目采购问题产品。所以,只有企业自律,不因恶小而为之,才是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行业组织一定要负起责任,既不能简单的上传下达,也不能盲目的护犊子,更不能光知收取费用,忽略打假维权。经验证明,扶优和打假要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对行业组织而言,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要以“教育宣传为先导,强化管理为核心,严抓质量为主要手段,举报查处为辅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规企业的支持,同时更有效地管理好行业。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食品安全与环保专家董金狮教授强调:
  
  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是隐慢性的,就像癌症的“癌”字,一口一口堆积如山,平常感觉没事,一旦有事就晚了!
  
  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可以缺资金,缺设备,甚至缺人才,但是不能缺了良心,缺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