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彷徨于技术难点
产业变革由源头设计理念始发,新版GMP施行1年多来,行业对新版GMP的认识也不断发生变化。质量源于设计(QbD)的理念开始更多地融入并体现在企业的GMP改造设计方案中,从监管层面的科学理念延伸,到制药装备产业有针对性的技术革新,再到制药企业有意识的个性化URS编制,新版GMP改造萌发的需求和创新实践正悄然为业界带来多重变革。本报贴身追踪新版GMP改造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独家披露认证过程中集中体现的专业性问题及困惑,深入挖掘解决之道与经验之谈,与业界共同关注和品味新版GMP改造历程中的辛酸苦辣。
距离新版GMP大限仅余一年半时间,最为关键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认证检查数量仍不足行业整体比例的1/10,而众多企业对于提交新版GMP申报的观望态度着实令专家着急。与此前业界普遍以为资金投放量是2010版GMP最大影响因素的印象相悖,事实上,当下时间成本才是认证专家与药企共同焦灼的关键点。
“现在时间紧迫啊!按计划,到2013年底,未实施2010版GMP的药企必须全数通过认证检查,但目前要求最为严格的无菌药品改造通过的只有87家,特别是小容量注射剂,只通过了24家,还有1000余家没有递交申请。”国家GMP认证试点检查指导组长、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特约专家郑晓日前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药企对递交GMP申请普遍存在观望心态,或将导致2013年底前申报集中排队、认证检查积塞的局面。
“现在新版GMP认证面临的最大困惑是,申报工作迫在眉睫,企业其实很着急却不敢动手,担心投入了如果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产生巨大的浪费。所以在踌躇间,三、四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SFDA高级研修学院客座教授、四川苑东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苑东制药)副总经理兼质量总监陈晓诗向记者透露,苑东制药自身的新版GMP从设计方案到实施验证完成预计也要花费2年左右的时间,而许多企业现在还根本没有意识到时间紧迫,也对投入后能不能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心里没底,对原有设备如何利用?是否需要采购新装备以及如何采购?都还是没有理清的问题。
观望心态何来
“因为新版GMP对无菌药品风险控制这一块要求非常严格,要想达到标准,需要投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你得从URS方案设计开始就投入大量精力。好多企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只能等着有现成的成功通过检查验证的模块出来,然后跟进。”陈晓诗一针见血地指出药企对申报新版GMP存在畏难情绪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种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想要一次递交就通过,基本上非常难非常难非常难!”陈晓诗一连用了三个“非常难”向记者形容2010版GMP无菌药品标准的严格程度。
抛除企业的畏难情绪,设计缺陷也是导致检查通过效率低的一大原因。“特别是在去年,我们发现企业对2010版GMP的理解还停留在1998版层面。”2010版GMP起草小组核心组成员、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会长钟光德指出,尽管今年开始已有不少具有特色的改造方案展露,但仍有许多药企提交的2010版GMP申报资料没有突破1998版GMP的桎梏,甚至有个别企业递交的资料与1998版GMP基本没有明显变化,企业对新版GMP的认识仍有待提升。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认证管理中心)数据显示,自2011年3月1日起受理药企新GMP的认证申请开始,截止到今年3月21日,该中心共收到企业药品GMP认证申请资料121份。据认证管理中心统计,目前完成认证检查的药企类型比重分别为小容量注射剂29%、大容量注射剂26%、粉针剂16%、冻干粉针剂13%、疫苗6%、生物制品等6%、血液制品3%。
据了解,根据实际受理情况,从2011年5月起组织认证现场检查,截至今年3月11日,中心共派出检查组86个、检查员387人(次),对110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认证现场检查,占申请总数的91%。尽管检查组专家已经在高负荷下进行检查验证,但药企申报资料存在的诸多缺陷也严重拖延了检查时效,有的企业提交的方案图纸即修改了不下5次。
全凭数据说话
据悉,认证管理中心在针对2010版药品GMP认证进行检查时发现,药企提交的GMP改造方案主要缺陷集中于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方面,占认证检查缺陷比例的22.6%。从目前实际检查情况中发现的主要缺陷表现上看,截至今年3月21日,认证中心在检查中共发现关于质量管控方面的缺陷数达251个、厂房与设备方面160个、文件管理缺陷147个、生产管理缺陷120个、设备缺陷100个、确认与验证缺陷101个、机构与人员缺陷90个、物料与产品缺陷92个、产品发运与召回缺陷14个、自检缺陷13个和委托生产与委托检查缺陷3个。
“现在一切凭数据说话,我们不会光看硬件设备决定是否否决,重点还要看数据。”郑晓表示,目前新版GMP检查不是提交申报就能通过的,需要反复验证,有数据可证,在检查验证时查验数据通过检查,同样也要依据数据指出否决原因,这是一个必须有的科学态度。
“发现缺陷不是坏事,有助于我们及早解决问题,反复验证。”钟光德表示,目前业界还缺乏广泛的交流沟通,不能“唯专家论”、“唯标准论”,特别是讲到与国际接轨,一些先进企业的创新技术与设计理念远远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就更需要多方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而组织装备与制药企业和业界专家共同就风险控制与存在的缺陷进行充分沟通,共同解决改造中面临的关键点,能为改造大限抢回一点时间。
据郑晓透露,为了抢时间,目前新版GMP检查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从今年开始,认证管理中心将从原来的分工到人的方式改为采取建议分工方式,将依据检查组专家各人特长和专业进行分工,以提高认证检查效率。
文章地址:http://service.labthink.cn/cn/month-info-1206067.html
版权所有 Labthink兰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